重慶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關于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的報告
2020年,市國資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領導下,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和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大局,牢牢把握國資監管機構職責定位,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積極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不斷提升依法行權履職能力,帶動全市國資國企法治建設再上新臺階。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0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堅持黨的領導,政治建設擺首位。認真組織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貫徹落實上級各項決策部署。一是積極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市國資委主任、黨委書記每年親自研究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帶頭尊法學法守法;在出席重慶市屬國企法治工作會議等普法依法治理重大活動上,多次強調全面推進依法監管、依法治企,必須以憲法為根本準則,嚴格執行國家法律,確保憲法和法律得到全面正確實施。二是進一步完善中心組學法制度。市國資委黨委始終高度重視普法工作,落實黨委中心組學法工作要求,制定市國資委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實施方案,將《民法典》《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重要法律法規作為黨委中心組集中學習內容。三是加強全面從嚴治黨,強化制度執行監督。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落實巡視整改主體責任,分六個專題開展制度執行監督工作,形成自查整改閉環,同時舉一反三,深化拓展巡視整改。對規劃投資、產權管理、公司治理、財務監督、考核分配、境外監督、法治建設、追責問責等國資監管重點制度深入開展執行監督,及時掌握制度制定、制度執行存在的問題,針對性提出整改建議意見,并督促整改落實,推動建立國資監管制度全覆蓋執行監督機制。
(二)轉變監管理念,持續完善國資監管制度體系。按照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的要求,進一步深入國資監管制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完善國資監管制度體系。主要包括:一是依法劃清出資人與企業之間的權責邊界。堅持權由法定、權依法使,嚴格依據法律法規規定的權限和程序行權履職。對標對表國務院國資委要求,不斷優化出資人權責事項。二是構建委機關規范性文件的法治化管理工作體系,提高國資監管制度質量。結合國務院國資委有關文件與市政府相關規章、制度,修訂《重慶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規范性文件管理辦法》,全面梳理、完善規范性文件的立項、制定、審查、清理等工作,并對審議印發、培訓宣傳、執行監督等工作予以規范。三是切實加強對國有資本投資與運營的監督與指導。進一步規范企業的投資行為,推動國企改革發展。四是進一步優化國資監管工作方法,以法治化手段保障國有資本安全。多層次多角度完善“管資本”的監管體系,促進企業堅持底線思維,合規管理,加強防范國有企業重大風險。
(三)嚴抓事前合法性審查,有效保障國資國企改革合法推進。堅持程序獨立和程序正當原則,規范審查流程,確保重點事項合法審查率持續保持100%,為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提供法律保障。一是加強對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查,確保國資監管制度合法合規。將公平競爭審查嵌入對規范性文件的管理和審查工作流程中,進一步完善制度合法合規的審查內容,把好國資監管制度建設關。二是規范重大決策進行合法性審查,確保市國資委依法行權履職。進一步明確重大決策事前合法性審查的范圍與內容,確保決策依法合規。三是充分發揮法治服務保障作用,為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出謀劃策。積極支撐市國資系統改革工作,提出法律風險防范意見和法律問題處置建議。四是持續保持行政訴訟、行政復議零敗訴。有效保障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樹立了市國資委良好法治形象。
(四)強化上下“一盤棋”,法治化思維加速構建國資監管大格局。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決策部署,切實擔負起指導監督區縣部門國資工作責任。一是以“六個對接”為抓手,搭建國資監管大格局工作體系。分3次組織召開區縣國資監管機構片區座談會,提出抓好機制、制度、規劃、業務、改革、項目“六個對接”,加強對區縣國資工作指導,加速構建國資監管“大格局”。國務院國資委《國企改革簡報》以《重慶突出“六個對接”加速構建國資監管大格局》為題進行了刊載。二是加強組織區(縣)兩級國資監管機構政治學習,統一國資監管大格局思想認識。召開區縣國資監管機構負責人年中座談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國務院國資委地方國資委負責人年中視頻座談會精神,及時傳達中央有關國資國企改革發展部署精神。
(五)創新普法工作,園滿完成“七五”普法收官工作。一是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多渠道多形式組織宣傳民法典。“民法典與你同行”民法典知識競賽活動,市國資委與重慶化醫集團、重慶能源集團、市城投集團、重慶高速集團、重慶交通開投集團獲得優秀組織獎。“民法典、公共衛生領域法治文化作品征集活動”,市國資委、重慶銀行推薦作品獲得動漫、微視頻類優秀獎,市國資委推薦作品獲得兩項標語類優秀獎。二是開展疫情防控專項普法活動。進一步加強市國資系統普法志愿者隊伍建設,通過互聯網渠道,針對疫情影響開展專項宣傳與答疑活動,組織市屬國有重點企業加強疫情期間的法律風險防控。三是認真組織年度法治理論考試。開展市國資系統干部參加法治理論年度考試抽考工作,確保在“七五”普法收官之期達到廳、處級領導干部正職每3年、副職每5年抽考及旁聽庭審全覆蓋。四是積極推進“七五”普法總結驗收工作。要求市屬國有企業對“七五”普法期間的普法宣傳教育工作進行全面的自查,確保“七五”普法工作切實落地。
二、2021年度及“十四五”期間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思路
由于市國資委為市政府特設機構,按照授權履行出資人職責,不具有社會公共管理職能和行政管理職權。根據市國資委特殊的職責要求,結合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需要,在2021年度及“十四五”期間將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一步推動市國資系統法治建設工作開展。
一是持續深化國資系統制度體系建設,強化制度執行監督。持續深化制度體系建設,研究啟動新一輪市國資委黨委、市國資委制度清理工作,進一步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系構建。推動制度執行監督常態化、制度化,進一步壓實企業制度執行責任,強化制度執行力。
二是持續推動“法治國企”建設。繼續加強對市屬國有企業法治建設的組織領導,牢牢抓住領導人員“關鍵少數”認真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形成普法工作“頭雁效應”。強化企業主要負責人、總法律顧問、法律事務機構、其他部門在推進法治建設中的責任,有效整合資源,增強工作合力,形成上下聯動、相互協同的法治建設大格局。
三是深化“六個對接”,加強對區縣國資工作指導。落實構建國資監管大格局、形成國資監管一盤棋要求。深化落實機制、制度、規劃、業務、改革、項目“六個對接”,切實做好指導監督工作。推動全市國資監管系統工作聯系更加緊密,溝通協調更加順暢,協同發展更加有力。
四是制定出臺“八五”普法規劃,啟動市國資系統“八五”普法工作。在全面總結“七五”普法經驗基礎上制定出臺“八五”普法規劃,著力強化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平臺保障,不斷探索符合國資監管實際的普法工作方式,進一步抓好市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市屬國有重點企業的普法工作,做好“互聯網+法治宣傳”推進工作,力爭“八五”普法再創佳績。
重慶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2021年3月30日